TechTarget虚拟化 > 技巧

技巧

  • 专家探讨微软Hyper-V的虚拟化架构

    2008-07-16

    微软发布的虚拟化产品Hyper-V——以前被称作Viridian和WSV,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虚拟化架构,并将作为Windows Server 2008平台的组件发布。

  • chargeback系统演绎虚拟化好处

    2008-07-15

    组织开始跨直接的商业案例观察并关注正在进行的管理过程。在管理过程中,测量起着一个关键的作用。这样的组织有一个合适的系统,追踪和测量交付过程给终端用户的真实成本。

  • VMware虚拟化效率之文件服务器性能测试(下)

    2008-07-15

    我们也测试了多块网卡Team的测试,无虚拟化下的性能略有提升,而虚拟化下的性能则没有太大的变化。测试表明,虚拟化的性能非常依赖于存储子系统。

  • VMware虚拟化效率之文件服务器性能测试(上)

    2008-07-15

    在主要依赖于网络性能的Web静态测试上我们可以看到虚拟化效率挺高的,那么同时还依赖于其他子系统的应用如何呢?

  • 双面虚拟化

    2008-07-15

    如果未加以管理,那些虚拟资源库会变成难以驾驭的东西,如果用户无法控制虚拟化技术,也就无法管理虚拟基础设施,肯定会发现对其进行优化相当困难。

  • 专家:成功实施虚拟化的五大技巧

    2008-07-15

    据Marathon技术公司首席技术官Jerry Melnick称,规划是向虚拟环境过渡的最大的部分。虽然规划执行起来很复杂,如果你有一个复杂的环境,仅仅需要考虑几件事情。

  • 基础架构虚拟化为数据中心带来灵活性

    2008-07-14

    虚拟化不仅提供了真实的好处,如成本节省、服务器性能提高及最小化的存储要求,也给网络管理员管理数据中心环境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

  • 实施虚拟化的隐藏成本

    2008-07-14

    对许多组织来说,采用虚拟化主要是为了降低数据中心成本。然而,虚拟化会带来一些附带的开销,这些开销并不像它节约硬件成本所带来的好处那么明显。

  • 虚拟化技术之四大发展趋势

    2008-07-14

    根据微软公司统计,目前虚拟化的市场份额不足10%。虚拟机技术对于中级用户更具吸引力,这主要归结为以下四个原因。在过去的几年,虚拟化渐呈四种趋势:

  • 访问VMware ESX数据存储区的两种方式

    2008-07-13

    明白VMware ESX Server数据存储区有许多好处。管理员能添加任何他们选择的文件到数据存储区,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如何访问及查看数据存储区。

共3220条记录

分析 >更多

  • AWS影响了vRealize Suite平台更新

    VMware一直热衷于吹嘘各行业的企业大量采用vRealize Suite,这种姿态是有原因的。vRealize Suite由vRealize Automation,vRealize Operations(vRPS),vRealize Log Insight和vRealize Business for Cloud组成,它按照承诺执行,而且这一新的更新带来了一些急需的变化。

  • 用户仍旧质疑HCI厂商的低成本言论

    单个设备减少了与传统乃至融合基础设施相关的管理开销。如果HCI厂商的说法得到证实,那么也能够节省管理费用。

  • AWS对vRealize Suite平台更新产生重要影响

    VMware已经和AWS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开始了其在混合云领域的尝试,这家公司已经将关注点放在后hypervisor时代,也许更加重要的是,额外的收入来源。

  • VMware的Mark Lohmeyer揭秘VMware Cloud on AWS

    VMware Cloud on AWS引起了用户很大的兴趣,并引发了一系列有关价格、客户支持以及用例等相关问题。VMware云平台业务线产品副总裁Mark Lohmeyer接受了SearchVMware的采访,回答了有关VMware Cloud on AWS消费模式、集成及VMware Cloud on AWS最适合哪些用户等相关问题。

电子杂志 >更多

  • 《IT新架构》:应对容器化的安全威胁

    在本期电子杂志中,主要阐述了容器在安全领域的棘手和多方面问题是延缓其在生产环境部署的主要挑战。但是Docker容器以及它们相关的基础设施和编排工具已经开发出更先进的安全功能。

  • 《IT新架构》:紧跟时代

    本期主要关注超大规模提供商用来实现服务器利用率提升的云技术和实践最终将流向企业IT商店,这有助于弥补企业数据中心在服务器利用率方面的差距。